【话说端午】应城人过端午,定为民俗节有讲究
话说端午:
【应城魏方毅】端午节,是中国四大传统民俗节日之一,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
端午节的叫法多样:有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午节、重五节、天中节等二十多个别称,是汉族、水族、纳西族、藏族、彝族、傣族、仡佬族、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。
春秋时期,中原地区就有过端午的习俗。端午节作为节日,形成于汉代。东汉应劭《风俗通义》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、防病防疫的记载。
端午节的起源,自古到今说法不一,其主要说法有:纪念屈原说、迎涛神说(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)、恶日说、龙的节日说(即祭祀龙图腾说)、夏至说。
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、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,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,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,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。
端午节主要风俗有挂钟馗像、躲午、帖午叶符、悬挂菖蒲、艾草、游百病、佩香囊、备牲醴、赛龙舟,比武、击球、荡秋千、涂雄黄、饮用雄黄酒、菖蒲酒,吃五毒饼、咸蛋、粽子和时令鲜果等,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,其余流传至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。
2006年5月,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08年起,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
2009年9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
陆游在《乙卯重五诗》里写:“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。旧俗方储药,羸躯亦点丹。日斜吾事毕,一笑向杯盘”。这首诗展示了端午的各种民俗,也传递了作者“一笑向杯盘”的喜悦之情。
还有,敦煌研究院官方微信多次介绍敦煌壁画与文献里的端午节,涉及操舟弄潮、粽糕入口、互赠团扇、饮酒闻香、登高滑沙、佩戴彩绳等众多活动,丰富多彩,喜气洋洋。
在选择祝福语时,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文化背景来选择适合的祝福语。对于年轻人或者追求时尚的人来说,“端午快乐”可能更受欢迎;而对于注重传统文化或者希望表达更深刻祝福的人来说,“端午安康”可能更为合适。
无论选择哪种祝福语,最重要的是真诚地表达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和祝福,共同庆祝这个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。
不管它的历史本意是什么,其含义经历了两三千年的演变,时至今日,它就是个全民节日,说句快乐有何不可?西方的情人节,不也是纪念一个外国传教士的死嘛,可他们又是表达爱意,又是说快乐,又送礼物,主打一个欢乐。
应城人吃粽子,割苍蒲草,挂艾蒿,祭拜天地,家人亲朋团聚。追忆先祖,不忘贤士,增强团队精神!
如今有进行商业炒作,就有点偏,背离了端午的初衷,另当别论!
(应城市壹芯传媒编发)